Untitled Document

活水基金Facebook

普通話「金錢以外」
活水基金簡介及標誌的意義  
教你如何賺取快樂》 講者:徐錦堯神父 | 第十八集:全方位推動健康飲食
請等候片刻...
 
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

專訪「活水基金」 – 一股福傳新動力

儀:徐神父,健康是快樂的要素之一,你認為我們香港人生活得健康嗎?


徐:近來許多許多的調查和研究,都提到本港學童體重超標的情況在亞洲是屬於高水平。事實上,根據衛生署去年進行一項名為《小學推行健康飲食基線研究》的調查指出,不少本港學童的日常飲食原來是相當「肥膩」的。該調查訪問了四十四間小學,共九千多名學童及其家長。結果顯示,七成受訪學校向學生供應午膳,但其餐單內卻平均有六成食品屬被衛生署列為「應限制供應」的食物,甚至是「不鼓勵供應」的食物,當中包括油炸、醃製和高脂的食物等。此外,只有四成學校在午膳中提供足夠蔬菜。


儀:關於學生「食零食」的習慣,調查又有什麼發現呢?


徐:針對另一個致肥的「兇手」,即是零食,那個研究更發現,逾六成的受訪學童有攜帶零食上學的習慣,而這些零食中九成是屬於不甚健康的食物。至於在受訪學校的小食部或自動售賣機所出售的零食,百分之八十七被列為不健康。另外,竟有六成半的家長坦白承認,他們其實不太清楚子女平日在學校到底吃的是甚麼。


儀:其實,這些良好的飲食習慣,許多家長或者是不知道,或者是管不了自己的孩子,我相信政府和學校都可以多做點事,究竟我們的政府和學校又做過什麼?


徐:為提倡學校健康飲食,政府在前年,即零五年六月已試辦一個叫「2+3計劃」,鼓勵參與學童每天進食最少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,兩份水果就是2,三份蔬菜就是3,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就叫2+3,並於去年在全港小學推行一個叫「健康飲食在校園」的運動,且衛生署又聯同教育局、食環署、中大醫學院及多個學校團體組成督導委員會,為該運動制訂具體策略方針。而當局並向有關小學及食物生產商派發營養指引,更為午膳供應商編製手冊及舉行簡介會,務求確保他們所供應的食物均合乎健康標準,且在今年舉辦多項大型推廣活動,例如,四月份的學校「生果日」,又製作多輯短片宣揚均衡飲食。


儀:這些運動的成效如何?


徐:我不太知道這個運動的成效,但我很相信家庭的角色似乎更重要。如果一個家庭,自小就培養孩子的良好飲食習慣,他們一定會活得更健康、更快樂。我很相信心理學的一句名言:「沒有教不好的孩子,只有不會教的父母」。希望我們都能重視下一代的健康生活,由健康飲食開始。

  返回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