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titled Document

活水基金Facebook

普通話「金錢以外」
活水基金簡介及標誌的意義  
教你如何賺取快樂》 講者:徐錦堯神父 | 第二十集:失敗乃成功之母
請等候片刻...
 
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

專訪「活水基金」 – 一股福傳新動力

儀:為什麼有人說:失敗乃成功之母?為什麼有人就是不斷的失敗,從不成功?


徐:你說的也對,有些人就是不斷的失敗,從不能從失敗走向成功。


儀:怎樣才能使失敗走向成功呢?


徐:失敗和挫折是人生必須經歷的階段。受挫一次,便會對生活理解加深一層;失誤一次,便會對人生的領悟增添一級;磨難一次,就會對成功的內涵透徹一遍。從這個意義上說:想獲得成功和幸福,想過得快樂和充實,首先就要領悟失敗、挫折和痛苦。失敗和挫折其實本來就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失敗和痛苦是天主與人們的一種溝通方式,是天主藉著失敗向我們傳遞訊息,教育我們,好讓我們知道自己為何失敗。邁向成功的轉折點,通常是由失敗或挫折所決定的。


儀:你能夠舉出一個失敗乃成功之母的真實例子嗎?


徐:我在網上看過一篇文章,它說:有這麼一個人,他的人生簡歷如下:22歲,生意失敗;23歲,競選州議員失敗;24歲,生意再次失敗;25歲,當選州議員;26歲,情人去世;27歲,精神崩潰;29歲,競選州長失敗;34歲,競選國會議員失敗;37歲,當選國會議員;39歲,國會議員連任失敗;46歲,競選參議員失敗;47歲,競選副總統失敗;49歲,競選參議員再次失敗;51歲,當選美國總統。這個人就是林肯。這位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,是經歷了無數次的重大失敗後,終於在最後一次獲得成功。所以:成功者不過是爬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。這最後的一次,便是成功者與失敗者的最大區別。

  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一定充滿挫折與失敗。你不打敗它們,它們就會打敗你。任何人在到達成功之前,沒有不遭遇失敗的。每一個成功的故事背後有無數失敗的故事。


儀:這好像是一個很遙遠的故事,你有更活生生的真實故事嗎?


徐:有。教研中心有一位很好的中學老師,他有一次在彌撒證道中,披露了他的一個小秘密:原來他曾經三次中學會考失敗。但他今天卻是一個成功的老師。所以,接受失敗,正確對待失敗,危機就能成為轉機。失誤其實也是一種特殊的教育、一種寶貴的經驗,換個角度去面對它,你才能轉危為安,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。


  傳說某大公司有這樣一個規定:如果員工三個月沒有犯錯誤,就會被視為不合格。因為這公司的董事長認為:一個從不犯錯的員工,很可能是因為他什麼也沒幹,所以才不會犯錯。


  其實聖保祿之所以成為外邦人的宗徒,原因正是因為他在猶太人的圈子中傳教失敗,猶太人不要他,他才到外地去傳福音。

  返回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