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
請等候片刻... | ||||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 |
||||
徐:亞儀,如果我說,一個孩子將來賴以為生的能力,絕不是英文、數學、電腦這些技能,而是抗壓性,忍受挫折和處理問題的能力,能自我管理,能跟別人和睦共處。你同意嗎? 儀:完全同意。你說的是一個人的「完整人格特質」,是人活得快樂和成功的必要條件。技能,只要想學,一段時間就可以學會;但完整的人格特質,則需要從小甚至一生的培養。 徐:不錯,一個有美好人格特質的孩子,不管父母在不在身邊、不管將來會碰到多少艱難,他都可以自己快樂的生活下去。 儀:但美好的人格特質又要如何培養呢? 徐:我想講一個殺豬的人,如何培養他的兒子。他的兒子有一個好朋友,這個好朋是一隻小豬。小男孩很早就知道,既然父親是殺豬的,小豬養大了,遲早都會被屠宰。所以小男孩一直很怕小豬長大,他怕失去這最好的朋友。可是,小男孩不知道的是──爸爸也快死了,因為爸爸得了癌症,醫生告訴爸爸只剩半年的時間了。 爸爸還是每天靜靜的工作、殺豬,他想只剩半年了,更要好好工作,多賺點錢留給兒子。但這個屠夫爸爸想:「除了錢之外,我還應該留給孩子什麼呢?」於是,有一天,爸爸告訴小男孩:「再過一陣子,我要殺你的那隻小豬了,到時候,請你當我的助手,在一旁幫助我。」小男孩不只悲傷,還很生氣。他想:「爸爸真過分!竟然要我親手幫助他去殺我最親愛的朋友!」但爸爸若無其事,依然每天殺豬;小男孩對小豬很不捨,全心全意珍惜跟小豬相處的每一天,也因為對爸爸的不諒解,小男孩要求自己要更堅強面對這一切,他不願在爸爸面前示弱。 到了該殺小豬的那一天,爸爸沒有殺小豬,因為爸爸在那一天死了。小男孩靜靜的流眼淚,很傷心,但沒有崩潰、沒有倒下。他終於了解爸爸的心意了。因為他對「失去」一直有充足準備,現在他更知道,是爸爸要他有這種準備:準備失去小豬,也能面對失去爸爸。 儀:這故事令我很感動。每個父母都愛孩子,而內容大多是「保護孩子、給孩子快樂、讓孩子得到很多」。但是,人生不只是一直得到的吧?我們還要面對很多「失去」。在電影受難曲中,聖母瑪利亞就能堅強地面對失去自己的愛子耶穌。 徐:對,這個屠夫用盡方法,就是希望孩子能面對失去。如果我們愛孩子,我們就要問:「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他身邊時,我該留給他什麼?」讓孩子學會面對「失去」、面對不那麼完美的人生、有能力安慰自己,我想是孩子最需要的本領和能力。好了,下次再談。 |
||||
|
網頁比例
訂閱頻道
活水福傳新呈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