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titled Document

活水基金Facebook

普通話「金錢以外」
「金錢以外」《遇之妙》
 
遇之妙講者:高夏芳修女 | 第十三集:沒有人幫助我—耶路撒冷水池畔的癱子
請等候片刻...
 
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

  返回目錄  

  各位聽眾,大家好!我是天主教母佑會高夏芳修女。今天,我想和大家介紹與耶穌相遇的主角,就是一個癱子。


  讓我們運用一點想像力,想像置身於耶穌時代的耶路撒冷城,在華麗輝煌的聖殿附近有一個水池,周圍有五個走廊。本來這地方很漂亮,不過現在就像個大病房,又髒又混亂。因為傳說有天使會按時從天下降,下到水池攪動池水,水動後第一個下池的,無論患什麼病都可以痊癒。凡有奇迹發生的地方,都會成為病人蜂擁而至的焦點,這裏就有各式各樣的病人,男女老幼,瞎眼的、瘸腿的、痳痺的、癱瘓的,都雲集在這裏等待水動。雖然大家都有病,但卻不會相憐相助,更沒有什麼友誼共融可言,更甚的是他們彼此憎恨,彼此敵對。因為第一個下水者只有一個,所以在池邊的每一個病人,都視其他人為競爭對手;每一個常來者都發展出一套霸道,佔據有利地盤;每一個新來者都被排斥,視為威脅,因為分薄了各人治癒的可能性。這種氣氛使再美的地方都可化為人間地獄,接近聖殿也無濟於事。


  在這些病人中有一個癱子,在那裡躺了三十八年。三十八年癱臥牀上,三十八年空空的期待,三十八年積壓着的失望、苦惱、孤獨、無奈,實在令人想起也覺得可怕!這個癱子他每天一早像一個爛包裹一樣被人抬到池邊,晚上又被收回去。他天天呆望水池,太陽之下無新事,他已不再希冀什麼,只這樣無奈地消磨時間,耗盡餘生。


  有一天,耶穌經過這裏,看到這可悲的情景,尤其注意到那個癱子呆滯淒涼的眼光,知道他已被折磨了多時,就上前問他說:「你願意痊癒嗎?」耶穌這問題驟看似乎問得多餘,若不是想痊癒,有人會甘心在這裏躺三十八年嗎?但細想之下,便覺得這一問有如當頭棒喝。那癱子初來時確實是滿懷希望,很想痊癒,但隨着時間的過去,一日又一日,一年又一年,他的希望已變得比他的肉體更僵更癱,他的心也麻木了,他的等待已變成了習慣。三十八年之後,他仍來這裏,只是因為沒有其他地方可去,他的世界已縮小到只有這個水池和在池邊勾心鬥角的這一羣病人。雖然這裏熙來攘往,但他卻異常的孤單,沒有朋友,沒有同情者,沒有人能在適當的時刻推他一把。對耶穌的發問,他覺得很難回答,他願意痊癒嗎?他知道只靠自己願意,根本不夠,也要別人願意慷慨相助。


  耶穌對他說:「起來,拿起你的牀,行走吧!」耶穌要一個躺了一輩子的人,作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,並要他立即作,要他起來,行走,連牀也搬走,永不回頭地離開這裏!那怕當天是安息日,猶太人是不可以工作,但只要恩寵到,為洗心革面,為皈依重生,天天是好日,時時是良辰。
返回頁頂
返回頁頂
  返回目錄  



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,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。 (瑪 7:1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