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
請等候片刻... | ||||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 |
||||
各位聽眾,大家好。今日我和大家分享的題目是「照鏡」。 「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替。」此語出自唐太宗。 人很奇怪,有時愈接近自己,愈屬於自己的東西反而愈看不清楚。就拿人的身體說吧,最個人的部份,最令我們關心的是五冠面孔,別人憑著這張面孔辨認我們,我們也放心地把它赤裸裸地露在人前,不像其他身體部份被衣冠鞋襪遮蓋著、保護著;但偏偏這一小塊面孔是我們不能直接看到的,我們只可間接看它的反影。 為清楚看自己,人需要鏡,而且,人對鏡的要求愈來愈高。以前,一盤水、一個擦亮的銅盆、一片玻璃,已經可以給照鏡的人足夠信心去踏足這世界。今天我們被一大堆不同大小,不同形狀及功能的鏡子圍繞著,又放大、又顯微,照來照去,把弄一番之後,走在人前還擔心這裡不好看,那裡走樣。改變了的不只是鏡子,更是人與鏡的關係,人照鏡的心態。 聖經有談及鏡子嗎?聖經不提人用甚麼鏡子,更關心的是人為鏡子,甚至人是天主的鏡子,人把天主的面容,天主的美妙,投影於世。人本就是天主的肖像,人可以在自己心內,在別人身上,「看見」天主。所以保祿提醒那些傳福音者,要把耶穌基督的面貌,顯現在別人身上,光照別人。正如梅瑟在西乃山上與主相遇密談後,面容發光。深深體驗過天主的人,也反映天主的美善。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,近天主者則發散天主的靈氣,流露天主的神韻。老子說:「聖人之心,靜乎天地之鑑,萬物之鏡也。」我們憑天主的啟示,還膽敢認為:聖人之心,天主之鏡。 聖經還有一段有關照鏡的經文,令人深省。雅各怕把聆聽聖言比作照鏡,甚是獨特有趣:「誰若只聽聖言而不去實行,他就像一個人,對著鏡子照自己生來的面貌,照完以後,就離去,遂即忘卻了自己是甚麼樣子。」(雅1:23) 天主的聖言不是鏡花水月,不能待以輕心。唐太宗所說,「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替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為能從歷史中培育出生活智慧,提取教訓,需要薰陶浸淫,鍥而不捨,需要有深度的思考及感受。只觸及他人格的邊緣,沒有在心靈深處引起震動,更沒有留下甚麼痕跡。 不懂得照鏡的人也不會成為鏡子;不深入吸收天主的聖言,不把天主的容貌氣質烙在心中,也不能將之反影出來,讓別人看見。 願天主降福大家,祝大家晚安。 |
||||
|
網頁比例
訂閱頻道
活水福傳新呈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