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titled Document

活水基金Facebook

普通話「金錢以外」
活水基金簡介及標誌的意義  
教你如何賺取快樂》 講者:徐錦堯神父 | 第四十八集:優雅文化
請等候片刻...
 
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

專訪「活水基金」 – 一股福傳新動力

儀:徐神父,我聽過有些人說,香港文化似乎不夠優雅。你可以說說俗文化和優雅文化的分別嗎?


徐:這也許是一種品味的問題。許多人都相信俄國人的文化品味高,許多芭蕾舞大師都來自俄國,就是例子。


儀:其實,你所說的品味是什麼?


徐:是一種文化修養、是價值觀、是對人生和對快樂或成功等的不同定義。剛才你提的是俗文化和優雅文化。今天,我就想和大家談談優雅文化。我認為香港並不太重視優雅文化。


儀:徐神父,你這樣說,不怕得罪人嗎?何況什麼叫優雅,有誰有權確定什麼叫優雅?


徐:讓我們換個話題來說,如果我們說很多香港人不喜歡閱讀文字、不懂中外的古典藝術、對各種流行音樂以外的音樂都沒有興趣、不喜歡沉思冥想、在獨處時易生恐懼感等等,大家也會較易認同吧?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門口,我曾替一個香港旅行團拍照,問他們對博物館的觀感,他們說:「我們沒興趣參觀裡面的東西,只想拍個照留念。」也許,這是為了方便他們將來告訴自已的子孫:「我們也曾去過大英博物館!」我不敢強為「中國文化」下定義,更不敢要求普通的「群眾」都學中國的古典文學或中國式的「優雅文化」,更不敢要求人人都要具有這類高階層文化的修養。但有些真實而具體的事例,卻可以告訴我們,讓我們不要誤以為「通俗才是生活」或「通俗才能走進群眾」。


  當我在一九六八年在倫敦的歌劇院看歌劇《遊吟詩人》的時候,在我旁的一位英國老太太問我:「青年人,你是第一次來看這歌劇嗎?」我點點頭。她說:「這是我第四十次來看這歌劇了。」當我在意大利的一個普通家庭作客時,那位女主人在廚房一邊煮食一邊卻開著電唱機在聽歌劇《茶花女》,還邊聽邊哼。


儀:那不是等於我們的家庭主婦之愛聽《帝女花》或會唱《鳳閣恩仇未了情》嗎?


徐:對,那也是許多沒讀過許多書的中國人學會中國文字和一些「優雅」文化的機緣。但今天的通俗流行音樂教給我們的,是什麼呢?偶然從報紙上看到中國球王李惠堂寫的一首詩,令我大開眼界。他寫的那首律詩很具文字的功力,有愛國熱情,有道德感,有歷史意識,既是一個鐵漢子,也是一個品格高尚的性情中人、一個文人雅士。


  我希望政府和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去推動優雅文化,而不單只配合青年人膚淺的期望。讓香港多產生幾個會吟詩的球王,而不是一大堆只會流連於球場的「波牛」。這也是我對明日的優雅的香港的期望。好了,下次談!

  返回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