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
請等候片刻... | ||||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 |
||||
儀:徐神父,你上次說安息日是天主教的特點,可以給我們多解釋一下嗎? 徐:聖經中有所謂「安息日」和「喜年」,是指每七天就有一天是安息日,當天要停止一切工作;每五十年就是一個喜年,一切已出賣的土地物歸原主,一切奴隸重獲自由。 儀:這個安息日和喜年的精神是什麼呢? 徐:安息日的精神提醒人們:人不可利用工作無休止地去掠奪大地的資源;人更需與大自然「和諧」相處。大地不是人的敵人,而是人的朋友。人亦不應利用工作去過分改變人與人的關係,而造成過分的貧富差距,或藉交易而造成更大的貧富懸殊。藉著安息日,人要暫時放下和忘記一切「工作」,回復人性的本來面目:尋求個體的發展,例如祈禱、閱讀、休息等,或團體的和諧,例如共同的崇拜、家庭生活等,讓人能積極地去欣賞和享受生命。安息日原來便是「人性日」、「家庭日」和「宗教日」。 喜年更是保障人性的一條法律。它規定:由上主所賜給人的天賦權利,即土地權、物業權、人身自由權,都不得永久轉讓、售賣或霸佔。每五十年就是全國的喜年,即是說:已出售的產業要物歸原主,喪失了自由的奴隸要重獲自由,讓人人都能享受上天的賜予。工作固然可貴,但人更要享受工作的成果;全國通力去改善大地的面貌固然是必需的,但這一切努力的成果也應惠及眾人,讓人人都能享用。這樣的喜年,才配得上稱為「普天同慶」。 其實基督所宣揚的,也就是這個訊息:一個自由、平等的喜訊,使全體人和每一個人都得到解放。 儀:聖經又怎樣看私產權呢?它和公益有衝突嗎? 徐:天主教認為私產權為保障個人或家庭的自由、自主、獨立和尊嚴是必須的,否則人將會喪失自衛的能力,成為殘酷政治的犧牲品。「勤勞可以致富」也是對人一種健康的刺激。但私產權不應是「絕對的」,而應視作公有的,「意即這些財富應能惠及他人。」所以人是自己財物的「管家」而非「主人」,故必要時,應為公益或救人而善用。舉例來說,教會認為人在極端饑餓時拿取別人的麵包,絕不能算是「偷竊」,因為食物是為生命而存在的。基於同樣的理由,米蘭主教聖盎博認為,施捨窮人就是「完璧歸趙」,即是「把原屬於他們的歸還給他們」,因為世界也是為窮人而創造的。因此施捨者自己絕不應有優越感,也不應令受惠者有自卑感,而應把施捨與服務,當作基督徒的榮譽與責任,且是一種對上主的感恩行動,因為耶穌說:「你們白白得來的,也要白白分施」。好了,下次再談! |
||||
|
網頁比例
訂閱頻道
活水福傳新呈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