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
請等候片刻... | ||||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 |
||||
儀:我常聽人說,天主教和中國文化的其中一個重要分歧,是中國文化不太喜歡天主教所說的「罪」的概念。特別是基督新教,更是把罪放在信仰的第一位置上。是不是這樣呢? 徐:你說得對。不過這裡可能存在一個誤解。 儀:是什麼誤解呢? 徐:我喜歡中國文化,是因為中國文化對生命的看法很積極和很正面。孟子認為「萬物皆備於我,反身而誠,樂某大焉」,因此相信人人都擁有成聖成賢的條件,甚至有無限向上的潛能。我們還有很多對人的積極看法,如「將相本無種,男兒當自強」,或《易經》中的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」等等,全都在肯定人的主觀能動力。這種對人性的積極看法,反而很接近佛教「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」的主張。 儀:那麼天主教對人的看法是不是真的很消極和很負面呢? 徐:當然不是,所以我說這是誤解。我們在這裡曾說過,基督徒的特質是感恩,是自我肯定,我們相信一切人都是按天主的肖像造成的,是高貴而有尊嚴的,人人都可以成為天主聖神的宮殿、天主的子女。這都是我們對人生的肯定和歌頌。天主教說的罪或悔罪,並不是否定自己,也不是恨錯、自怨自艾,或為某些錯誤行為而煩惱,而是人在聖潔的上主面前那種無能、卑陋、軟弱的自覺,並深深感到人與神、人與人間那種「割離」的事實是那麼的嚴重和不幸。這割離就是馬克斯所說的Alienation,而每一件過失不外都是在重新提醒我們這一「割離」的事實。而且,天主教徒的悔罪其實也包含對上主的信賴:當那位比我更偉大的主願意愛我和願意接納我時,我便沒有不接納自己的理由。所以悔罪也是一種邁向完美的催迫力。 儀:你說的割離,是不是保祿所謂的:「我不明白我作的是什麼……願意的善,我不去行;而我所不願意的惡,我卻去作。」(羅7:15,19) 徐:對了。我們除了為自己的失足、犯罪而懺悔外,也為世界的罪懺悔。當我們面對真、善、美、聖的理想時,我們也很易生出無能為力的感覺。所以你說的保祿的感嘆,其實也是我們每人都有的經驗。天主教重視悔罪,因為這是我們生命中的事實,只有承認我們有罪這事實,我們才會改過、自新。比如說,我們不是都有墮落的傾向嗎?我們不是有時甚至會覺得自己很「卑鄙」嗎?例如,即使是好朋友遭遇不幸或失敗,我們於悲傷之餘,有時也難免會滲入一絲絲的幸災樂禍心理。所以我們的悔罪,不過是承認人生的一個事實而已。這悔罪之心假如能和感恩心適當的配合,反而可以使我們得到均衡、健康的成長。好了,下次再談! |
||||
|
網頁比例
訂閱頻道
活水福傳新呈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