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
請等候片刻... | ||||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 |
||||
徐:亞儀,你是天主教徒,你有沒有聽過耶穌講的窮寡婦的故事? 儀:聽過呀。有一次耶穌正在看人們怎樣向聖殿捐錢。許多有錢人都捐很多錢,但有一個窮寡婦,捐了一文銅錢的四分之一,這是一個很小的數目。但耶穌卻說這個窮寡婦捐的比誰都多。因為其他人都是把自己多餘的捐出來,而這個窮寡婦卻是從她的不足之中,把她所有的一切生活費都捐出來了。 徐:很好,想不到你那麼熟悉聖經!其實天主教和佛教都很重視慈善事業。天主教稱做「哀矜」,而佛教則叫它作「布施」。亞儀,你聽過這兩個名詞嗎? 儀:布施好像是指給人施捨一些物質的東西,哀矜也好像和一些慈善與愛德的工作有關。對嗎? 徐:對。不過,佛教和天主教對這些愛人的行為有不同的了解,也有各自各精彩的不同說法。而這些不同,正好可以互相補充。這是典型的「立體信仰」的好例子。傳說有人問佛陀為什麼自己老是工作失敗、生活不順意。佛陀告訴他因為他不布施。但那人說自己是一無所有,想布施也不可能。但佛陀卻告訴他,即使他一無所有,仍然可以給人七種布施。 儀:一無所有,又拿什麼去布施呢? 徐:佛陀說這七種布施是:第一和顏施,即對人和顏悅色;二是言施,向人說好話;三是心施,即擁有一個為人設想的心;四是眼施,對人慈眉善目;五是身施,身體力行地去幫助人;六是座施,給需要的人讓座;七是察施,是體察別人的需要,不等別人開口就去幫助人。 儀:這有點像聖經裡窮寡婦的精神。 徐:天主教也許受西方文化講求理性和行動的影響,在我們愛人的行為,亦即是哀矜的行動中,分為兩種哀矜:即是七個形哀矜和七個神哀矜。七個形哀矜指的是饑者食之,即給饑餓的人食物;渴者飲之,即給口渴的人水飲;裸者衣之,給赤身裸體的人以衣服;旅者留之,收留旅客;病者醫之,醫治病人;囚者慰之,探望和安慰囚犯;死者葬之,埋葬沒人埋葬的死人。七個神哀矜是解人疑惑;教導愚蒙;勸人悔改;安慰憂苦;恕人侮辱;忍耐磨難;為人代禱,即為別人和為世界祈禱。 儀:這樣看來,把佛教的布施精神,與天主教的形哀矜和神哀矜結合起來,又把聖經裡窮寡婦的精神加進去,那不是人類最可貴的愛德與慈悲行為嗎? 徐:不錯,這是立體人生、立體信仰的很好的一個例子。宗教與宗教之間、文化與文化之間,都可以而且應該互相欣賞、彼此學習,也互補不足。能做到這個地步,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一定會出現。好了,下次再談。 |
||||
|
網頁比例
訂閱頻道
活水福傳新呈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