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||
|
||||||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 |
||||||
|
||||||
各位朋友,我是吳偉傑,是《願祢受讚頌》通諭研習小組的成員之一,也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委員。今日,我想跟大家分享,透過《願祢受讚頌》通諭,如何看社會的現象,題目是「越發展,越貧窮」。 記得讀大學時,第一次上經濟學,學的就是邊際效用遞減率 (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),即如吃飯一樣,很肚餓的人吃第一碗飯會非常滿足,吃第二碗也很高興,但到第三、第四、第五碗時所得的滿足和喜悅已經越來越少,甚至出現反效果了。我們再把這理論引伸到整個社會,窮人如果得到一點點資助,就會興高采烈,而對那些家財萬貫的富豪來說,拿走一萬幾千等如九牛一毛,損失的喜悅,微乎其微,但得到的低下階層就會異常開心,那麼從整個社會角度來看,從有錢人的收入中挪取一部分轉移到低收入人士,最終社會的整體滿足是有所增加的,因此亦可以這理論來支持財富再分配的做法,所以財富再分配不單單是支援草根階層的公益行為,對整個社會也有正面意義。當然更不用說慈善和積德等心理效應,就如教會所說的施比受更有福等。 也許有人說,財富再分配就是福利主義,是民粹,最終只會養懶人,拖垮經濟發展,現今西方國家福利主義的困局就是最好的例子。可是以香港目前的情況來和西方國家相比,未免牽強。從香港現在的情況到所謂福利主義仍有很遠距離,每種制度都難免會有人鑽空子,但也不能因此忽略很多因弱勢而處於困境的人,就如「願你受讚頌」通諭中所說的: 「目前盛行的模式裡,只以成就和自力為重,所投放的資源定不相似要幫助緩慢、弱勢或天資不高的人,使他們在生命中有上進的機會。」 (196節) 而且今日我們面對的不是福利主義氾濫,而是逆向財富再分配。 香港貧富懸殊越趨嚴重,回到上述的理論,如果要從飢餓的人口中把僅有的一碗飯拿走,那後果就不堪切想了。近日有團體發表調查,顯示過去15年本地生產總值增長五成七,但市民的幸福感並無大改進,相反對一些重要生活指標如房屋卻有極差的評價,試問經濟發展對我們的幸福,帶來了什麼幫助呢? |
||||||
|
||||||
網頁比例
訂閱頻道
活水福傳新呈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