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titled Document

活水基金Facebook

普通話「金錢以外」
無標題文件
《靈修生活》講者:馮賜豪神父 | 第十九集:中西方靈修方式
 
   
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

上一集 返回目錄 下一集

  大家好,我是馮賜豪神父,再繼續和大家分享信仰生活中的靈修。


  上一次,簡略地介紹了我們教會有聖言誦讀,聖言誦讀之下的部份是靜。其實,打好靜默的基礎,再回到天主的說話聖言,是可以相通的,並不是必須要從聖言開始,最重要的是靜。


  有些人,他們無法靜下,是不是真的不能靜下來呢?不是,而是他沒有用時間練習。最重要的,就是要有恆心,如果我們每天能夠抽出10分鐘至15分鐘,可靜靜地注意一下自己的呼吸,來接觸一下自己。


  現在天主教的哲學及神學的主流,是論及身體,所以有「身體神學」。身體神學不單只是倫理,其實靈修的層面也有,我們注意自己的呼吸,注意自己的身體每個部份,原來我的身體每個部份都和我交談,發出一些訊息。保祿宗徒在他的書信中說:「你們不知道,你們的身體是天主聖神的宮殿?」原來,我們的身體發出的訊息,也有天主的訊息。我們的身體連結天地,也有它的作用。


  這種靈修漸漸由西方,轉移至融合東方的哲理。我們中國人的哲理,以儒、釋、道,儒家思想的中心點是說仁,仁愛;在仁愛之中,有禮,叫作克己復禮;又或者叫我們要有孝道,尊師重道,這些都是我們中國人的靈修,不過是談論做人基本的倫理生活,不過,這並不代表那就不是有信仰。佛學也很深奧,不過在佛學中帶出要有「空」,這個「空」和我們所說的「空」有不同的解釋,佛學的方向與我們基督宗教已經不同。道,道家,最初也是哲理演變到一份信仰,這個「道」是中國本土的,談論陰陽、天地,衍生萬物,這個道亦是時常在轉化,在變幻的,陰陽衍生八卦,八卦衍生萬物,亦是很深奧的。


  我們都可借用這些東方的哲理,我們中國人的哲理,幫助我們,因為我們是中國人,我們有我們中國人的靈修。


  天主保佑。
上一集 返回目錄 下一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