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||
|
||||||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 |
||||||
|
||||||
英:黃神父,昨晚你和我們分享了溝通上有誤會的例子,有甚麼方法可以避免呢? 黃:以前我也給受培訓的人講論過溝通的重要與技巧,我以為我很會溝通,今天我卻發現我所懂的確實很少。有時候我們看見兩個人在談話,大家都是搶著講,沒有人在聽。有時兩人在爭論、在吵架,大家都在指責對方。其實,每人在開口講話的時候,都有自己獨特的、習慣的、固定的模式、講法、用詞及與眾不同的理解,但是都以為其他的人跟我們的理解、看法是一樣的。聽講的人也有自己獨特的、習慣的、固定的模式及與眾不同的理解方法。這就是習慣與理解的問題。而且我們在溝通的時候,講者已很努力盡心盡力清晰表達,以為聽者必然會懂自己所表達的;而聽者也認為自己懂了對方的意思,其實大家都從自己的立場做出發點,而且都假設自己講得很清楚或自己很了解對方所講的意思。奇怪的是結果竟然產生很大的誤會或誤解,因為我們每人對用詞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。 其實,真正良好的溝通準則是:發出的訊息等於收到的訊息。這裡不應作任何假設,而要驗證收到的訊息等於發出的訊息。其做法很簡單,聽者把聽到的話或收到的訊息,再以自己理解的給講者重述一遍,看他有什麼反應。講者應該同時也是聽者。有些講者只想把要講的話都盡量急忙講完,而從來不理會聽者的態度、能力、意願和當時的狀態。 聽者要從講者想表達的意思角度去聽,而不是照自己想聽的或想懂的意思去聽。聆聽是一門很高的學問及藝術。因為在聽講時,不但要注意講者的用詞意思,還有他的聲調、大小聲、表情、肢體語言、暗示、習慣及還沒講出口的話等。 換句話說,無論是講是聽,最主要的目的是達到真正的溝通:發出的訊息等於收到的訊息。所以,如果每人都有同理心,即講者站在聽者的立場去聽自己講話,聽者站在講者的立場去了解講話的意思,人間的誤會和誤解就會減少。其實,無論講或聽,多些為對方著想,多些了解對方的性格、習慣、能力、想法,一定對溝通大有幫助。最後,在溝通上若出了問題,即發出的訊息不等於收到的訊息,就算認為是對方的錯,不要動不動就指責對方,請記住:在這種情況下,百分之五十的責任是要自己負起的。 |
||||||
|
||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