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titled Document

活水基金Facebook

普通話「金錢以外」
《天主自會照料》講者:丘建峰弟兄 | 第八集:讓兒子自行回家
 
   
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

上一集 返回目錄 下一集

峰:天主自會照料,我是丘建峰。


婷:我是陳愛婷。


峰:兒子參加課外活動的時候,要自行回家,你曾經和他談過這事。


婷:是的,因為我成長的時候,媽媽是個很怕危險的人,可能因為她是護士,或是因為她小時候的經歷,她感到地球是很危險的,要事事小心。我自小都感到所有事都要小心,直至我自己成為媽媽,這觀念都很牢固。


  我記得兒子大約7歲的時候,就讀二年級,他下課乘坐校巴,會直接在家門前下車,但因為他當年參加了課外活動,課外活動完結後,他便要乘坐校巴到另一個屋苑下車,而不會到家門前。在那屋苑下車之後,回家約是五分鐘的路程,需要過兩道馬路。在這五分鐘的路程,我在想:「其實,兒子可否在那個下車的位置回家呢?」於是,我問兒子:「你覺得你自己能否在哪裡回家呢?」兒子輕描淡寫地說:「我當然可以,是你不可以吧。」


峰:這件事真的很有趣,有時我們都不要責備他,他會看見事情的真相,就是在一些事上,是父母不能,而不是小朋友做不到。事實上,回想我的小時候,剛好相反,沒有人管我,我上課的地方也較近,只需要過一道馬路,由小學一年級開始,都沒有人接送我,我就這樣往返學校。問題是,就像媽媽剛才所說,只要幻想他要過那兩道馬路,我就經已感到很緊張,很擔心,認為很危險,非常不安全。我問自己:「為何會這樣的呢?為何我是小朋友的時候,四處走也沒有問題。」


  我想其中一個原因就是,我們今日社會資訊發達,時常聽到各式各樣的新聞,各種各樣的危險,所有事情都會產生問題,形成一種天主教中所說的「罪的氛圍」,就是四處都是不安全的氛圍,因為只處都不安全,社會好像要求父母要百分百為子女的一舉一動負責,就如小朋友自行回家,別說被車撞倒,即使是跌倒,都好像是父母的問題。在這種情況之下,大家更不放心讓子女自行回家。你可以說大家的安全意識都有增加,可是在這情況之下,小朋友的經歷和學習的機會都因而減少。


  在這兩件事之間,我們如何平衡呢?我也分享一個我自己生活的例子,就是兒子在8、9歲的時候,有時我們逛完街,乘坐鐵路回家,在家附近的車站下車,兒子便會和我示意,我就把鎖匙遞給他,他便會很開心。為甚麼?因為他可以先回家,可以在沒有大人的看管之下,完成「自己開門」的壯舉。為何我放心讓他去做呢?很簡單,因為整段路的情況我都掌握,當然,那裡有一道馬路,是死胡同來的,危險性較低。儘管如此,最初我如其他父母一樣,也有點擔心,他多做幾次,我就不再憂慮,放手讓他嘗試。


  今天做父母比較困難,因為過去我們沒有時間看管他們,今日我們有很多時間、精神,專注在他們身上,因此考慮了很多風險的問題,但正是如此,作為父母更要意識到在低風險的情況,要給予更多機會自己的子女去嘗試,要不然,他們永遠無法懂得面對風險,也無法更成熟、更長進。


  我們都要留意,我們是不是想控制他,多於擔心他們,這都值得我們反省。我們下次再談。再見。


婷: 再見。

上一集 返回目錄 下一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