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||||||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 |
||||||||||
|
||||||||||
各位聽眾,各位主內兄弟姊妹,今晚和大家分享「職與權」。我們會看整個香港的發展史,我不敢在這裡完全將一些史實說出來。其實,我們會看香港的青年在香港裡,由六十年代至千禧之後,年青人怎樣去看我們的時代呢? 60年代時,當時的經濟未必像現在一樣發展。60年代可說是穿膠花的時代,很多地方,家家戶戶聚在一起,在家中變成一個小型的株式會社,那些塑膠製作品或其他拼合的東西,在家庭中組織起來,可說是集資,變成各人的工支的時代。而60年代也經過填鴨式的教育,年青人在很多地方都無法發洩,但是,很強烈地表現出那份香港精神。 當然,到了70年代,教育有所改變,有個時代的演變。但是,我們都會見到在60年代,在教會中,不論是天主教還是基督教,其實都做了很多好事,意即在教育、社會服務帶出很多很好的貢獻。而我們的年青人就在學校中,是天台的學校,搬到一些夜學或是日校,在求學中有一個很大的改變。 到了80年代至90年代,我們會見到有一群年青人,可能他們好像沒以往那麼多的可能性,在改變中他們感到沒多大的改變,開始感到沒有入息,也沒有出色,沒有前途,也沒有夢,也沒有理想,也沒有計劃,對社會潛伏了很多的不滿。後來,到了一個地步,變成在教育中,在免費的教育中產生很多事變成理所當然,得來的學位、學費,很多地方都未必一定經過苦幹而得來的,可能變成一些年青人有熱血、有理想、有追求,但有時可能過份。 在千禧年之後,其實我們需要甚麼呢?其實年青人要擺脫那份繁文縟節,要有份真、誠,在職和權之中,對整個香港,就如教宗對年青人會說,要跳出框框,能夠發奮圖強,使香港能有真正的進步,這個職和權要進階到一個地步,可說是看著整個香港,整個社會,整個發展在道德、文明之中,是有所進步的。 各位聽眾晚安,我們下次再談。 |
||||||||||
|
||||||||||
網頁比例
訂閱頻道
活水福傳新呈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