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titled Document

活水基金Facebook

普通話「金錢以外」
「金錢以外」《職與權》 講者:陳鴻基神父 第十八集:職與權 18
A A A
活水基金簡介及標誌的意義  
「金錢以外」《職與權》 講者:陳鴻基神父 第十八集:職與權 18
 

陳鴻基神父引用聖經與我們分享職與權,
讓我們明白服務與職權如何能夠達致融和。
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

上一集

返回目錄

下一集

  各位聽眾,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,在分享「職和權」之中,我有很多的體驗。在世間,我們有時看到別人的不善,我們有時會將之放大,但自己看自己的時候,有很多本來原來是大事,但我們會將之縮小。


  聖經中這樣說,我們會看到別人身上的木屑,而自己眼中的大樑卻看不見。很有趣,有放大鏡,在人們身上我們將自己放大,可能是因為我們嬌矜自誇,覺得自己要在不同事上都得心應手;但有時我們怎樣看別人呢?有沒有將別人的缺點、瑕疵或問題放大呢?這就是「放大鏡」的哲理。


  而「顯微鏡」,有時我們怎樣看自己呢?很多地方,我們會不會謹小慎微,對自己有一份反思。今日的網絡時代中,其實有很多地方,我們會發放一些訊息、資料,我們發放出去之後,有時一按制,就已經寄出,我們有沒有想過那句說話會不會對別人過份呢?有時在我們的Facebook,或是在我們的WhatsApp,在大家的討論區中,有時我們會不會過份了呢?會不會謹小慎微,用顯微鏡來看的時候,會說文章千古事,對所有的一切,我有沒有負責呢?可能,在那裡我用了一句粗言穢語,或代入了一些淫意,或是在意識中想入非非,會不會那些說話、言詞,我們會不會考究過呢?這些全都在顯微鏡中,我們需要有份反思的心。


  我們又有沒有「前望鏡」?在潛水艇,有前望鏡,我們能夠在水底看到水面,在那個角度、看法之中,是說我們需要在世間,在不同的觀點、不同的角度,我們會看到那份平遠、高遠、深遠,聖保祿告訴我們,如果我們能夠具備耶穌基督的視野,那個廣角面,那個深度、平遠,這些所有的一切,是非人完全能夠看見的,只有透視天主的角度,祂的觀點,我們好像聖保祿一樣,能夠看到一個闊面。


  最後,亦有像「萬花筒」的鏡,就是透過鏡與鏡之間,折射在筒中,能夠互樣折射,互相揮影。其實,我們在處事待人之中,都應該要有萬花筒,我們才能看到職和權之中的份量,也可以互相補足。


  各位聽眾晚安,我們下次再談。

上一集

返回目錄

下一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