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||||||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 |
||||||||||
|
||||||||||
聽了多個關於《聖經》中年青人的故事,那麼,有沒有一次主耶穌叫一個人做「青年人」呢?有的,就在《路加福音》第7章,在納因城的門口,那一幕真的非常獨特。當時,耶穌正偕同門徒和群眾臨近城門,而一隊出殯的行列從城出來,路加告訴我們亡者是家中獨子,爸爸在他之前已經去世,所以白頭人送黑頭人的媽媽,是個寡婦。可想而知,這個離城的出殯行列是多麼悲傷難過。相反,耶穌和門徒的行列就在其他地方做了治病奇蹟之後,滿懷欣喜歡樂,準備進入城內,在那裡宣講天國的喜訊。 從象徵意義來看,在納因城門口,生命、死亡、喜樂和哀痛,希望和絕望,相遇上,就在這個時刻,耶穌憐憫的心將兩個行列連結起來。他不顧「潔」和「不潔」的風俗習慣,與及宗教制度,首先安慰那位媽媽,叫她不要哭泣,接著耶穌做了一個異乎尋常的舉動,上前按著棺材,將抬棺材的人都嚇呆了,然後他對躺在棺材裡的亡者,就好像對有生命的人說話一樣,他說:「青年人,我對你說:起來罷!」就這樣,這位已經逝世的年青人得以復生。在主耶穌充滿憐憫愛情的心裡,生命戰勝死亡,喜樂戰勝哀痛,希望戰勝絕望。 在這裡,我想起教宗方濟各經常提及,他說今日的文化是死亡文化,在他給年青人的《Docat》,就是「我們該做甚麼」這本書的序言中,他這樣說:「我提到今日的經濟至人於死地,因為在今日排他性的經濟結構,以及收入懸殊的現象依然存在,在有些國家中,百分之四十至五十的年青人處於失業的狀態。在許多社會,年青者被邊緣化,被視作沒有『價值』,因他們不再具有『生產力』。」 真的,現在社會崇尚物質,追求效率控制,講求方便快捷,帶來的影響是貶抑人性的尊嚴,物化生命,漠視弱者的權益,破壞大自然,摧殘眾生。在這個角度來看,今日的文化就好像那一位躺在棺材裡的年青人一樣,等待著耶穌——生命之主來遇他相遇,等待著他喚醒生命的聲音。這個聲音,我們在哪裡才可以聽到呢?我相信教宗方濟各是其中一個媒介,再一次,他在《Docat》之中,對年輕人說:「希望有一百萬年輕的基督徒,或者更好,整個年輕的世代,為同一時代的人,成為活生生的社會訓導,沒甚麼可改變世界,除了跟隨耶穌的人他們自我奉獻,就好像耶穌一起,走向社會的邊緣,進入塵世之中。」 讓我們祈禱:主耶穌,感謝你在納因城復生了那位死去的年青人,我們都願意聆聽你藉著教宗方濟各給我們的教導和呼籲,喚醒我們的生命以及活力,在今日的世代為你的生命作見證。 |
||||||||||
|
||||||||||
網頁比例
訂閱頻道
活水福傳新呈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