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titled Document

活水基金Facebook

普通話「金錢以外」
《天主自會照料》講者:丘建峰弟兄 | 第二十一集:複式效應
 
   
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

上一集 返回目錄 下一集

峰:歡迎收聽「天主自會照料」,我是丘建峰。很多年前,看到林杏子寫了一篇文章,提到複式的威力,她說如果我們不斷儲蓄,而有五厘、七厘的利息,大概六年左右,複式效應便會出現,財富的累積便會明顯加快,而且越來越厲害。後來,黃子華在他的棟篤笑當中,就將這種複式效應稱為「世界八大奇蹟」,在他的棟篤笑中,他說:「大家都不用讀書了,將幼稚園開始的學費,利踏利,直至別人大學畢業的時候,你的錢已經可以用來退休。」


  我在這裡,不是要說儲蓄,不過我想說複式效應都可以應用在父母與子女相處之中。父母與子女的互動,有時就是一個為他增值的過程,問題就在於你為他增添了甚麼,是增加了有價值的事物,還是一些傷害他的事物呢?為他們增值,不只在於說話,更重要的是小朋友真實地接受到甚麼。例如在生日會上,或重要的日子,爸爸媽媽對孩子說:「我真的很喜歡你,為你感到自豪。」這些都是說話,問題在於這些都是特殊的情況,但在平日之中,你和子女說甚麼,這些就是日積月累,他們接收到的東西。如果你平常只說:「你這麼愚蠢,早知不生你了。」或老是說:「人家讀書好,你有別人一半我就經已心足。」甚至說:「你不聽教,我就不要你。」那麼,你便要當心,那些說話便會存入子女的心靈銀行之中。當然,一句半句未必很嚴重,間中開玩笑也是一種生活情趣,但問題就在於你長期將同一類的事物放入子女的心中,終有一天好像複式效應一樣,到了某個階段,你不用再投資,也會自我繁殖。


  一個小朋友,如果從小父母便要他參加比賽,時常都要競爭,即使父母說勝負不要緊,但又要他比賽,不斷要他比賽,你存入了一種競爭意識在子女的心中,可能他成長之後,便很想與別人競爭,與別人比較。


  有時,這種累積也未必是父母給予的,可能學校也存入不少存款到小朋友的心中。我自己認識不少朋友都是名校畢業,他們很易將一個字掛在嘴邊,就是「比較」。我由此可以聯想到,在他們讀書的生涯中,比較認識經常出現,日積月累,聚沙成塔,漸漸形成某種人生的取向和思想。


  小朋友不是銀行戶口,不過正正因為他不是真實的銀行戶口,有時都令家長更為小心,就是你放了甚麼在他的心中,你未必真的很清楚,而更為嚴重的是,存入當東西真的發芽生根,而你想再從戶口中取出,其實非常困難。很多時候,我們作為父母,到小朋友11、12歲,甚至到青春期的時候,問題才會出現,其實那並不是「出現」,而是「爆發」,而到了那個階段,你要解決的話,就真的不容易。所以,到底我們願意存入怎樣的財富在我們小朋友身上呢?我們真的要想清楚,希望大家都能小心、努力。今晚節目時間到了,再見。
上一集 返回目錄 下一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