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
請等候片刻... | ||||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 |
||||
徐:Peter,你知道嗎?在德育上,在真假是非的判斷上,我們除了要警愓偏見外,還要小心不要掉進謬誤的陷阱。 Peter:謬誤的陷阱有哪些呢? 徐:拉丁文有句成語:錯誤是人之常情,只有堅持錯誤才是愚蠢的。所以德育的一個重要因素,就是能辨認錯謬。警愓自己不要在最簡單的事上跌倒。 我要講的第一個陷阱就是「外物干擾」。最容易發生的錯誤就是視覺上或聽覺上的錯誤。我們不要太相信自己親眼看到或親耳聽到的東西!有時我們所看到、所聽到的東西,都未必是完全客觀和真確的事實。 Peter:你的意思是,我們在和人相處時,不要老是把「這是我親眼看到的!」或「這是我親耳聽到的!」等等說話掛在口邊,去和別人爭執? 徐:對!尤其是當別人要說出故事的另一面的時候,更不妨耐心地聆聽,細心地推敲。也許,真相在最後才會大白。第二個我要說的陷阱就是「情感牽累」,這要求我們要小心感性的語言,同時在激情狀態中時,要保持理智的清醒。 Peter:什麼是感性的語言? 徐:人必須透過語言去思考。沒有「酸」這個字,人便不能有「酸」這個觀念;於是語言便代表了人的思想,也影響了人思想的內容。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:一個正在用感性語言的人,就是表示他正在用感性的眼光去看客觀的事物。在們日常所用的字眼中,有很多字眼都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和情感味道。「忠於原則」和「頑固」這兩個字眼,所表示的內容其實很相似,即是說:「不易受人影響」。但當我說:「我做人很忠於原則」時,我是想告訴你:「我不易受人影響;這是一件好事。」而當我說:「父親很頑固」時,卻會變為:「他不易受人影響;這是差勁的。」 Peter:換句話說,當我們用這些字眼的時候,我們不是在描述一個客觀的狀況,我們是在說出自己的好惡,我們是在判斷、在讚揚或在定罪。這些感性的語言使我們在明辨是非,獲悉真相「之前」,已經作了孰是孰非的決定。而這些偏見,正是感性的語言事先播在我們心中的。在這情況下,我們已偏離了客觀的思考;這時,討論已成了一件多餘的事。 徐:所以在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,我們一定要盡可能學習改用「中性」的語言;用這種態度去對待別人也是較公平的。若我們能用「一小部分人」這字眼時,何必要用「一小撮人」?若我們能用「款式新穎」去描寫某些人所穿的衣服時,又何必一定要用「奇裝異服」這四個字?第二種情況便是感情對理智的影響。人在感情的衝擊下,很難保持理智的清醒。這點讓我們下次再說。 |
||||
|
網頁比例
訂閱頻道
活水福傳新呈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