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||||||
|
||||||
請按一下播放... | ||||||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 |
||||||
|
||||||
![]() |
||||||
Peter:神父,上次提到寬恕有更高層次的境界。有時,我們有信仰會看到世上很多事情都有天主的安排,一件壞事可能會引發其他好事,甚至將來的結果都會不一樣。事實上,人可以放手,或信仰能否幫助我們放心讓事情自然發生呢? 徐:其實,信仰是一種境界,沒有人會知道明天,都沒有人看到整個生命。我今年72歲,我在70歲時做了本畫冊。回顧自己的一生,我想定個題目,那題目很快就出現了——「上主的手」。因為上主的手一直帶領我走,也不到我看不見這回事,一切都源於我過去的經驗,有好與不好的經驗,但那些經驗終歸都是好的。 我們看不到宏觀,看不見歷史,看不見表裡,天主都看到。當然,我們都看到那些先聖先賢,他們的生活都讓我們知道坎坷的一生有着天主帶領。為我這位72歲的老人來說,我會問自己做得對不對,該做的事我就做,不該做的事我不做;該說的話就要說,不該說的話不要說,當然也要考慮甚麼時候說,說甚麼,怎樣說……做好這些事就能心安。因為我知道有天主在背後帶領我,所以即使我做錯,都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學而上達,從錯誤中學習,變得更好。為我來說,我很喜歡做神父,我也喜歡說道理,因為我感到這種人生態度很美。若不然,人就會永遠處於「不定」之中,常想着應不應該這樣說,為自己有甚麼好處……我不會在懷疑之中生活。我只知道做了天主要我做的事,如符合聖經精神,符合先聖先賢的人生態度,當我做了那些事就會安心。犯錯,我也不會後悔,因為當我知道做了該做的事,天主的旨意是那樣的,聖經的精神是那樣的,我們的先聖先賢聖依納爵、聖保祿都那樣做了,我就會放心,因為天主真的可以令壞事變成好事。 我想起中國人所說的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能靜,靜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,以佛教語言來說,就是找到安身納命的地方,找到人生向前行的方向,即是成敗得失,別人喜歡與否,都不在自己的計算範圍內,我認為這樣做人就會舒服、開心,這是我的經驗累積,還有整個教會的經驗累積,以及整本聖經的精神,這就是宗教德行的不同之處。 |
||||||
|
||||||
網頁比例
訂閱頻道
活水福傳新呈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