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titled Document

活水基金Facebook

普通話「金錢以外」
《大公精神 信仰實踐》講者:徐錦堯神父  | 第一集:大公精神
   
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


  返回目錄 下一集

Peter:徐錦堯神父,你好。最近,我留意到教宗方濟各,他有很多行動與不同宗教互訪、修和,表達很多善意,當中包含甚麼意義呢?


徐:大公會議之後,即是五十年前,有幾位教宗教都曾提議 “Man of Good Will”,即是「懷着善意的人們」,就是基督徒的朋友,是我們一起共同建設世界的伙伴。因此,我們就不再從宗教角度看事物,當我們從宗教角度看事物,世界不可能有和平。很大的特點就是「真神」、「真宗教」,只要你說自己的神是真神,別人聽起來自己的神就是假神;我們的宗教是真宗教,別人的宗教就是假宗教。這是人類的悲劇,是因為宗教而分裂,因宗教而不能走在一起。


  我想教宗若望二十三世,他發起大公會議,他有個深厚的遠見:這個世界不可再分裂,應該合一,是世界要合一,不是基督徒合一,人類要合一。人類彼此間要修和,甚至人與天地萬物都要修和。


  教會有個深厚的思想,在公元120年,St. Irenaeus(聖依勒內),他是一位教父,也是神學的基石之一,他說了一句很著名的話: “Gloria Dei Homo Vivens.” Gloria 即是「光榮」,Dei是「神」,神的光榮就是人,活潑的、充滿生機、充滿希望的人。為我來說,簡單而言就是子女成才是父母的光榮,學生成才是老師的光榮,人類成才就是造物主的光榮。


  現在,我們因為宗教引致世界紛亂,所以今次教宗在拜苦路的時候,清楚地說我們不應因宗教的原故而互相攻擊。教宗方濟各認為這是不應該的。我很專心聽他說這番話,聽他的原文。事實上,我們就是因宗教而互相攻擊。


  在大公會議之前,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應該有想到如何使天主教成為一個不單只名為 “Catholic”(大公),而實際上都是大公的教會。我們以往稱自己為大公教會,是有目的的,就是要大家都進入我的大公教會,這就不是大公,而是有私心的,是擴展地盤,擊倒他人。往時的 “Catholic” 是這樣想的,但大公會議卻不然。


  下次,我會再說何謂「大公」。大公的意思就是人人心悅誠服,而不是怕地獄而加入教會,因害怕而加入教會並不是真正大公。何謂「大公」,下次再加以說明。

  返回目錄 下一集



凡受天主聖神引導的,都是天主的子女。(羅 8:1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