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||
|
||||||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 |
||||||
|
||||||
各位朋友,我是香港教區慈悲禧年專責小組的成員劉筠琰修女(由李清琴女士代錄)。今晚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「慈悲在日常生活中」。 今年是教宗方濟各呼籲普世教會特別活出天主慈悲,並為其作證的禧年。他呼籲我們要重新發現慈悲的神形哀矜(意是在物質和靈性方面行善助人)。因為當我們開始行善,就是慈悲行動的體現和落實。「如同天父、滿懷慈悲」是慈悲禧年的「格言」。慈悲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。從身邊的人身上,從他們的品格、生活態度、言行舉止,我們可以體驗到慈悲並且受到影響。所以「慈悲如同天父」的具體行動,就是讓自己擁有天父慈悲的心腸,讓自己成為慈悲的渠道;讓別人能夠從自己身上經驗到關懷、尊重,從而認識和回到慈悲的天父那裡。 實在,行善不只是富裕的人或等待自己富裕時才行。只要有慈悲心,將慈悲化為動力,無論是貧是富,都能夠在日常生活中,在行動、言語和態度方面隨時隨地成為一個行善的人。讓身邊近人都能夠從我們的關心、接納、服務和工作中得到快樂。在我們院內的院友、義工朋友或贊助人身上,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。 例如院友區伯出生於貧困難苦的年代;自少失學,在鄉間與家人一起務農維生。他秉性淳樸,在少年時,就已樂意助人。他的一位隣居好友,因家貧而經常挨餓。在吃飯的時候區伯便藉口門外涼快一點,將飯菜拿到外面吃。其實,他是將飯菜全部給了他的好友。雖然,曾遭到家人的責問,但每當有機會可以幫助別人的時候,區伯還是盡力而為。 後來,區伯隻身來到香港謀生,在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工作。退休後,靠著勤奮工作留下來的微薄積蓄,過著省吃儉用的簡樸生活。並繼續「老有所為」加入了鄰舍輔助會當了十多年的義工,並得到奬狀。這讓他深感欣慰並體會到當義工不分年齡界限,能夠幫助別人是一份福氣。在積蓄所剩無多,年齡日漸老邁,區伯才入住安老院。有人問他為甚麼不早點入住安老院?他只是淡然的回答說:「有人比我更加需要」。他也常常說:「我的一生平平凡凡,乏善可陳」。但其實,在這位長者身上,再一次讓我們看到良善樂助和知足的美德。 |
||||||
|
||||||
網頁比例
訂閱頻道
活水福傳新呈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