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
請等候片刻... | ||||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 |
||||
|
||||
英:黃神父,我們有時會覺得人生沒有意義,只是為不斷滿足身邊的人,究竟怎樣才可以令我們的生命活有意義呢? 黃:其實,很多事都因怕懼而生。怕懼不僅妨礙親密,也破壞肥沃條件和有所貢獻的能力。當怕懼統御我們的生命時,我們就不可能保護那塊肥沃而能結果實的神聖空間。不育、無貢獻、荒瘠是一種對怕懼最明顯的效果。當我們被恐嚇包圍時,我們會封閉自己、不再與那些會發展積極關係的人接觸。我們越怕,就會越退縮。 很多人縱使自己有子女、工作、金錢,且在生命中相當成功,但仍然體驗到不育、沒貢獻的現象。這種不育、無貢獻的體驗就是一種不完全活著的體驗,因此不能給予生命。我們中往往有人這樣抱怨說:「我不是這世界的主宰,別人作出重要決定;我要求的只是別來煩我,我只喜歡自己理自己的事。他人的痛苦我當然知道,但我無能為力。」這種態度簡直是死亡的聲音。它表達出一種無用及自疑的感覺,會把成長的慾望撲滅。 在第一世界中,人們雖擁有高科技及複雜的行政制度,但卻越來越感覺到對自己的將來失去掌控力。他們往往覺得自己好像是一副機器中沒用的附屬零件,對內部的運作矇然無知。不僅是那些受聘的及那些退休的人有這種感覺,連許多任要職的也是如此。在忙碌中感覺沉悶是一種靈病的不祥徵兆。 在第三世界中,那種無用感也有增無減,不過其理由卻大不相同。貧富間的距離是那麼遠,以致窮人感到對自己那些決定是多餘的,是一種負擔。有錢有勢的人權力是那麼強大,要爭取到免費教育、居屋和保健福利,簡直是妙想天開。 無論在第一世界或第三世界中,對不明勢力的懼怕是使人體驗到不育的原因。希望逐漸消失,對將來的應許不存信心,使我們失去生育的勇氣。這裡我說的不育,主要是靈性上的傷痕。而上主的神是創造的神,給予生命是共融的自我表達。當這種神被怕懼所撲滅時,我們就會依附在我們所擁有的事物上,因而不能前進也不能成長。 若望福音中耶穌在雅各伯井邊與撒瑪黎雅婦人的談話,值得我們反思。耶穌在中午時分與她相遇,這是一個炎熱的時間,沒有人會來井邊打水。她所以在這時候來打水,是不想與同鎮的婦女打交道,因為她的名聲不太好也不太受其他人歡迎。當耶穌對她說:「我要給的水將在他內成為活泉」(若4:14)時,祂要她正視她靈性上的不育,並提供她治療。在故事結束時,我們注意到這被人遺棄、恐懼的婦人回到自己的鄉里中間,卻無恐無懼地作證:「看!有一個人說出了我所做過的一切。莫非祂就是默西亞嗎?」(若4:29-30)她已從懼怕中解放,她的不育也被治愈了,她已變成給予生命基督的有效見証。當人把自己的價值與他所做的事劃上等號時,他會拼命地生產以証明自己的能力與價值。 |
||||
返回頁頂 | ||||
返回頁頂 | ||||
|
網頁比例
訂閱頻道
活水福傳新呈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