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
請等候片刻... | ||||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 |
||||
|
||||
梁神父:各位聽眾,大家好。我是慈幼會梁偉才神父。今晚,我們很高興能邀請劉彥君老師為我們分享他的教學經驗。劉老師,你好。你已任職教師八年,我們都想知道你當年為何選擇成為一位老師呢? 劉老師: 我之所以選擇成為老師,我想和我自己的老師有關。在我讀書的時候,特別是中學的時候,我在修會學校讀書。學校很多時有意無意地教導我們,要做一個為人民服務的人(Be a man for others)。我在想我的職業時,也在想:「做甚麼可以服務他人呢?」 此外,當我在青少年的時候,有些經歷也影響了我的抉擇。當時,我自問口才不俗,說話也具有影響力和說服力,當時,我時常捉弄別人,我說笑別人也會信以為真,那麼,我就會感到開心,因我能欺騙別人。有次,我的老師聽到我這樣說,他就對我說:「劉彥君,你這樣做可不行,天主既然給了你這麼好的恩賜,你是應該好好利用,而不是任意使用。」當時,我聽到這句說話,不以為然,只是玩玩而已。可是,直至我大學畢業,選擇職業的時候,我卻想起這句話。我就想:「我如何用自己的能力,去幫助別人呢?」於是,我就選擇了老師這個職業。 梁神父:在你的教學過程當中,對於今日的青年,有甚麼特別要留意的地方呢? 劉老師: 這個問題與我為何繼續做老師有關。起初,身為老師的時候,我只想如何備課,了解我的學生,好好控制課堂的秩序,把最好的就教授給學生,就這樣貢獻我自己,當時,我是這樣想的。 但是,過了數年之後,我發覺身為老師不應以老師作為中心去想給學生教甚麼,而是應該反過來去想學生需要甚麼,要不然,我們很多時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費氣力。 回應你的提問,到底現在的學生有甚麼特別的需要,我發覺現在的學生很多時有兩個較大的問題,就是家庭給予學生很小的支持,甚至家庭可能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傷害,例如父母離異,家庭的管教或會傷害學童的自尊;另一個極端就是家庭不能為學生裝備自己,例如令學生嬌生慣養,慣性地享樂,而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,這些都是學生的需要。 在我教書的時候,我發覺學生若要面對這些問題,作為老師的只在想為何學生成績不好,為何學生不聽話,這樣不但教學沒有效果,而且對學生來說,也沒有外在的原因讓他脫離困境。因此,我繼續當老師,就是感到學生有他們的需要,如果他無法闖過難關,他就難以良好地成長,而老師的責任就是幫助他們好好成長。 梁神父:的確,在「預防教育法」當中,鮑思高神父也提醒神父、修士和老師要認清自己的青年、自己的學生有甚麼能力和才華,協助他們發揮,這也是身為老師要留意的。今晚,我們暫告一段落,明晚再續。晚安。 |
||||
返回頁頂 | ||||
返回頁頂 | ||||
|
網頁比例
訂閱頻道
活水福傳新呈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