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第一節)
Peter:各位聽眾,歡迎大家來到九月份的《金錢以外》。今次我們有個相當吸引的主題,就是「通往天國之路」。很多人都想知道天國在哪裡,怎樣可以去到,今次,左旭華神父便會談及「通往天國之路」。左神父,你好。
左:你好。
Peter:以下的時間交給你。
左:各位朋友,在今個月裡,我會和大家分享一個主題,就是「通往天國之路」,我主要從《聖經》中,特別在《瑪竇福音》選取了幾個耶穌所說的天國的比喻,與大家分享,讓大家了解天國與自己有甚麼關係。
我首先想和大家分享的,就是「撒種的比喻」,我會先和大家讀出一段《聖經》。《聖經》這樣說:
在那一天,耶穌從家裡出來,坐在海邊上,有許多群眾集合到衪跟前,祂只得上船坐下,群眾都站在岸上。祂就用比喻給他們講論了許多事,說:「看,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;他撒種的時候,有的落在路旁,飛鳥來把它吃了。有的落在石頭地裡,那裡沒有多少土壤,因為所有的土壤不深,即刻發了芽;但太陽一出來,就被曬焦;又因為沒有根,就枯乾了。有的落在荊棘中,荊棘長起來,便把它們窒息了。有的落在好地裡,就結了實:有一百倍的,有六十倍的,有三十倍的。有耳的,聽吧!」(瑪13:1-9)
各位朋友,可能聽眾之中,你們曾修讀教會學校,你也曾接觸《聖經》,聽過耶穌也說了很多不同的比喻。事實上,耶穌很喜歡說比喻,為甚麼耶穌喜歡用比喻呢?因為比喻能接近他們的日常生活,使聆聽的人容易明白,而比喻故事是透過一個故事的形式,表達一個訊息,既然如此,這故事不能沒有情節,亦不能沒有形成故事的前後的情境,一個故事如果失去那些情節,就等於一個人背後沒有生活環境。在生活的環境中,譬如我們有工作,有家庭,有不同的宗教、文化、習俗、人際關係等。《聖經》中有句說話:聖言成了血肉,住在人的中間。(若1:14)耶穌基督祂就是天主子,祂來到世上,沒可能在沒有特定的環境之下完成祂的使命,因此,我們見到既然耶穌都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之下,同樣,每個故事都有它的特性,每個故事、每個比喻都是指向社會、政治、宗教等實際的情況,就好像我們熟悉的《伊索寓言》,《伊索寓言》不單止為娛樂,亦可給我們很多反思。
剛才讀出的「撒種的比喻」,其實有具體的人和事,也有地點,比喻中有很多人,那些人就是耶穌住處附近的居民。當時,耶穌的時代,他們居住在一個受羅馬人統治的社會環境之中,其實,在這情況之下,都對他們構成影響和威脅。
今次耶穌的比喻所傳達的訊息,祂很清楚地希望聽的人能夠留心聆聽。為甚麼耶穌邀請我們留心聆聽呢?因為只有留心,我們才不會誤解,我們需要留心,才知道祂所說的比喻、祂的故事裡真正的意思。而耶穌解釋「撒種的比喻」的時候,祂集中在那比喻的訊息上,而有一個大前題,就是說天國有一個很強大的、改造的能力。在比喻中,耶穌將聆聽訊息的人分為四種,究竟我們是哪一種呢?
第一種,耶穌說那種子落在路旁,這裡說我們可能是一種很喜歡看熱鬧的人。愛看熱鬧的人是怎樣的呢?人去,我便去,即是說我不願意花時間去思考,人家信甚麼,我便信甚麼;人家說甚麼,我便說甚麼;人家做甚麼,我便做甚麼。簡單而言,就是缺乏主見的人。我們都想想:其實今日在生活當中,我是否屬於這種人呢?我有沒有自己的定見呢?還是說,別人這樣,我便這樣呢?
在比喻中,第二種種子,落在石頭地上,這是甚麼意思呢?這是指很多時我們聽到一些訊息,我們表面樂於接受,但這些訊息在我們的心中,並沒有扎根,便不能持久。當遇到患難,遇到迫害的時候,遇到困難,我們便會放棄。其實,信仰和我們個人的理想,是否可有可無呢?其實,這些都非常重要,在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裡,我們都有各自的信仰、各自的理想。當然,我是一個神職人員,基督的信仰對我來說非常重要,這絕對不是為了點綴我的生活,而我在這信仰之中,我也會計較我自己的付出。但當耶穌提到這種子落在石頭地上,是指那些人只從自己作為出發點,他接觸信仰,只在想這信仰對他有甚麼實質的幫助,而他從來不會想到我為這個信仰,或這個理想,有甚麼付出。
至於第三種情況,談到那種子落在荊棘之中,是甚麼意思呢?就是說當我們聽到一個有價值的訊息的時候,但由於我們各人對生活的憂慮,對財富對我們的誘惑,各種欲望的影響,令到這些正面良好的訊息,不能結出果實。耶穌明白,其實很多人聽到天國的訊息,他們遲早也會離開,因為他們沒真真正正考慮他是否願意在生活當中,接受這個信仰。耶穌也沒有責備他們,因為這些群眾是現實的,他們生活主義,把生活當成最優先的,但事實上,我們在生活中,我們的衣、食、住、行,是否真的最重要呢?
最後,耶穌在比喻中提到有些種子落在好的土壤裡,結出果實有30倍、60倍、100倍。在整個訊息中,耶穌說完以後,他自己也會問:有些人聽到這些訊息,是不是能夠領受呢?其實,我們今日再看耶穌的比喻就是說天國的訊息,天國的訊息是甚麼呢?就是說我們期望天主的旨意能夠在地上實現,即是說天國並不是遙遠的地方,天國是能夠實現在我們生活的每一日,每一個環節之中,甚至天國、信仰可以改造每個人,甚至改造社會、世界。
在過去的社會事件裡,我們很多香港人感到不滿,我們很想能夠有個改革,很想有個不一樣的情況,當然,在這改革之中,我們尊重每個人有不同的理想和方法。但倒頭來說,我覺得信仰是另一個出路,另一種可能性,因為在信仰之中,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原來有信、望、愛,因為天主將信、望、愛給了我們,如果我們內心將信、望、愛好好發揮的時候,同樣,我們會改變外在的世界。
我盼望各位聽眾,有機會的話,在心中想想,在基督的信仰中,那份信、望、愛,會否是我們另一種選擇呢?《聖經》中,耶穌告訴我們,如果我們能夠有這份信仰的時候,我們首先自己得著、改變,最終,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,都會獲得一份改變。天主保佑。
Peter:我們在下一節再談。
(第二節)
Peter:歡迎大家回來第二節,余向明,你好像有問題要問左神父。
余:左神父,你好。上一節你提到「撒種的比喻」,我想問:那個種子代表甚麼呢?與天國有甚麼關係呢?
左:一般來說,我想聽眾及大多數朋友,聽到「天國」便會想起我們在「大酒店」所見到的某詞語,我們會想到人走完人生的路程,在未來世界的某個地方、空間。事實上,當我們提到天國的時候,一般來說,在基督宗教的理解,是我們期望天國能臨在人間。那是甚麼意思呢?
其實,「天國」並不是一個具體的地方,而是一種狀態。我們可以理解這個狀態是基督信仰的價值,基督信仰的精神臨在我們身處的社會、我們身處的世界那裡。因此,在這個比喻之中,我們看到耶穌透過一個比喻,祂希望我們能夠見到一道路。因為耶穌是二千年前來到世界的天主子,祂希望我們能夠找到這道路,將祂所提出、啟示給我們的價值,能夠活在我們每日的生活,在我們的處境之中,這才是真正的福音。如果我們能夠將這種價值,能夠活現在我們生活之中,我們相信在我們身處的環境,我們對我們的家人、朋友、同事的關係,可以很不同;我們都能夠在社會上,體驗到基督信仰價值所帶給我們的和平、喜樂、和諧的境界。
我回應剛才的問題,是關於那些種子,其實簡單來說,那些種子是指甚麼呢?就是說耶穌所說的訊息,即是說耶穌所說的訊息,那訊息並沒有改變,那訊息本身是一樣,就好像大家也見過基督宗教的《聖經》,《聖經》的確有很多不同的版本,但基本上內容是同一的內容;可是,那份訊息會落在那裡,便會出現不同的結果。當那份訊息落在路旁,落在石頭地,落在荊棘叢中,落在好的土壤裡,可以產生不同的結果。
那麼,為甚麼耶穌用種子在祂的比喻中呢?因為二千年前,耶穌在巴勒斯坦一帶地方,栽種是很自然的事,所以種子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。可能,今日我們活在一個現代的城市裡,我們都很少有機會見到種子;但是在耶穌的時代,他們撒種栽種,是一件非常普通,每日都會遇到的事,因此,耶穌是為聽眾準備,祂要他們明白,所以只用一個生活的例子,讓他們有機會體驗到、明白到祂所說的意思。
Rosa:左神父,我聽到你剛才所說,便想起一個問題。耶穌用「撒種的比喻」,你也說到那種子就是耶穌帶來的訊息,這訊息可以令我們在生活上活得平安喜樂。但問題是人便很被動,耶穌撒種,有四種土地:路旁、石頭、荊棘、好地。其實人能否主動一點,讓種子落在好地,因為我們都知道一但落在石地、路旁,肯定都不會結出好果實,或很快便會死亡,但怎樣才能控制得到,令種子落在好地,使我們結出好的果子呢?
左:這個問題很有意思,因為我們看整個耶穌所說的比喻,如果我們數算一下,其實失敗佔了四分之三,成功只得四分之一。但當然從比喻之中,我們會想:那真的不公道,如果我是荊棘叢,或許我是石頭地,那麼那顆種子便預定了,沒有好的果效。其實,相反來說,我覺得耶穌這個比喻正正給我們很大的啟發,因為原來我們不是沒有選擇的,因為反而耶穌的比喻是挑戰當時的聽眾,讓他們思考究竟他們是哪一種處境。當然,耶穌並不希望我們是首三種處境,耶穌希望我們是一個好的土壤,究竟我們能否將自己的心田,將我們的心開墾,去澆灌成為一片好土,預備這顆種子來臨。
我不知道大家有何感想,最近一年來,很多朋友、我們香港人都活在一個灰暗的世界。很多朋友對我說:「很不自然,一生人都未試過這樣的生活規律。」我明白聽眾一定知道我說的是甚麼事,但在這樣的環境之中,我們會否去思考:究竟我們的生活是否就只是面對一個這樣的處境呢?但是,耶穌的比喻挑戰我們去想:其實我們會否開墾我們的心,成為一個好土,讓這顆種子,讓基督信仰及耶穌的訊息,能夠進入我們的心中。
正如上一環節我所分享的,提到我們有沒有考慮自己另一種的可能性,另一種看法,因為其實基督的信仰在過去二千年裡,亦改變了無數的人、無數的社會、無數的國家,我們相信這份普世價值在今日都一樣可以產生效用,特別對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產生效用。當然,信仰是自由的事,但不論怎樣,我們都看到這份普世價值對今日整個世界,所做出的影響和貢獻有多大。
朋友,你會否考慮下認識多點基督信仰的價值是怎樣的呢?讓你都有可能有另一個人生,或價值取向的選擇呢?我相信基督信仰一定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很大的效用,也給我很大的幫助。
Peter:以下的時間,請左神父帶領我們祈禱。
左:天主,我們感謝祢,因為原來祢愛我們每一個你所造的人,縱然我們今日生活在疫情的籠罩之下,我們在一個很不方便,很不習慣的社會規律、環境之中,但我們深信,其實天主祢所給我們的福音,這個天國其實有可能臨現在人間,因為祢願意我們認識祢。祢願意我們在生命之中,去選取福音的價值,以致祢會透過當我們願意成為一個跟隨祢的人的時候,祢的福音價值便透過我們活現在我們的家庭裡,我們的世界裡。我們祈求天主祢賜福、祝福我們每一個聽眾,賜福祝福我們每個聽眾的家庭成員,讓我們能夠活在一個健康,活在一個有平安,能夠一個快樂的工作環境之下。祈求天主的福氣,真的,讓我們不單止體驗到,並且能進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刻。天主保佑。
Peter:好,我們下星期六晚上10:30再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