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第一節)
Peter:歡迎大家今晚來到《金錢以外》,今個月的主題是「疫情下服務社區的終身執事」,天主教會的愛德工作,上次,我們提到社區支援行動,談了為何有此服務,有甚麼人參與及他們服務的對象。郭執事,其實在這幾年裡,你們的路是怎樣走的呢?
郭:我們說是「摸著石頭過河」,並不知道前面會發生甚麼。當然我們盡量做好自己那部份,派發物資,做好物流控制、採購等等,起初只想著我們的聖堂行動。在過程當中,會遇到一些人,我想教友的接觸面很大,可能不動行業也有,不同的背景也有。第一批接觸到的,我想是一個退休的副校長,他對我說:「執事,其實派物資是好的,可是,除了在我們當區,即除了我們聖堂所能接觸的人之外,在區內還有別的群體有需要。」因為他本身在某學校經已退休,他也知道那所是村校,裡面也有很多新移民,所以那裡的情況都需要幫助。
到了那所村校,真的有很多人住在寮屋,與校長交談:「你知道那情況如何嗎?」校長便說:「他可以在每一級、每一班,都找到某些人的需要。」他明白也很清楚的。既然校長說到,我也相信,因為校長很清楚學生的情況。後來我便問校長有多少戶有需要,他說有38戶。
當時我們所籌的款項仍有的,我覺得接觸面不應該那麼小,既然這樣,如果能支付的話,便再支付,所以我們便開始另一條線,就是除了在聖堂派發物資之外,在我們的行動開始了個多月之後,大約六星期之後,我們便展開另一條線,就在那所村校派發物資。
那情況都挺特別的,因為那村校本身沒有宗教背景,但裡面有基督教兄弟姊妹的教師,除了退休的副校長是天主教之外,就沒有了。就是由那些有宗教背景的老師幫忙那些事務的,好像宗教大融和那樣。
左:Stephen,你感覺到嗎?因為你始終是一位天主教的神職人員,在我們的圈子內,當你的服務接觸到教外,甚至其他宗教的人,你會否感到有壓力呢?
郭:其實沒有的,如果大家在「愛德」的位置是沒有的。大家的《聖經》教導都是一樣,上集我們誦讀的《聖經》,他們也讀過的,他們都明白那些事是要做的,所以大家服務的時候,有「同聲同氣」的感覺,即是說我們分不清大家是天主教徒,還是基督教徒,那時是「一條心」做那件事。
Peter:我覺得這件事真的說出了一個重點,我想甚至他不是基督教也好,如果大家都見到服務是幫助有需要的人,我想也會產生一份融和的合作。
左:其實,我覺得在今個月的《金錢以外》,今次是第三個星期,給我的感覺是我們見到一幅很美的圖畫,今日我們大家都感覺到,我們處於一個撕裂的社會裡,但從你一直以來分享你在北區的工作,我看到的卻是撕裂以外的另一面,我們竟然可以在社會之中,找到有情有愛,溫馨,有共融的一面,我覺得真的很難得。
郭:看到很多人性的美善在當中,大家可能較多會見到人性惡的一面,但是在人性美善那方面,我想這真的是天主創造我們的時候,按照祂的肖像、模樣所造,這份美善其實扎根在人的心底之中,問題在於我們有沒有機會令它浮現出來,正正因為一個愛德服務,是為人的好處,在當中大家一起服務,就見到那份愛。
除此之外,也特別的,我們所接觸的會更闊,為甚麼呢?有一日,我們開始派發物資,突然有班不是上水區,而是粉嶺區的街坊走來。他們來到的時候,都有個WhatsApp訊息在手中,那個訊息提到基督之母堂有物資派發。他們來到的時候,需要登記,我們有個登記制度,我們要知道他是誰,要有他的聯絡,我們要知道他的情況,才會派發。他們來到,一般人都會趕走他們,但我們不會的,教會很歡迎大家進來。那便問他:「究竟是誰給你那WhatsApp呢?」原來,在粉嶺有個基督教的傳道人,他知道我們有物資派發,那師母就將訊息給了他們,拿著這訊息,執事就會分發物資給你。當然,第一次是不可以的,我們就為他們做了登記,叫他下星期再來,因為我們也需要預備物資。這是很特別的,不知在哪裡,其他人收到訊息,所以我們便開始成為一個能領取物資的支援中心。
Peter:還要是基督教的傳道人,推薦給其他人去你那處領物資。
郭:是的。
Peter:所以大家其實沒有宗教的問題,大家只見到做好事,這才是重點。
郭:更離奇的是有一個師母介紹,往後有位牧師來到現場,牧師來自石湖墟的教會,他說:「其實我們那邊的人情況都很糟,執事,你有沒有多出的資源幫助他們呢?」我們再去構思,因為當時我們的錢差不多用光了,需要想辦法。
Peter:剛才談了很多精彩的事。今節的時間差不多,我們下一節再見。
(第二節)
Peter:歡迎大家回來第二節《金錢以外》,執事談及社區支援行動的過程,特別的地方是不只天主教教友參與,有很多人都會呼籲其他人來領取物資,接著,現在的情況是怎樣的呢?
郭:我們開始缺乏資金,因為每人來到,他真的很慘,惻隱之心,都給他們物資。其實,我們甚少調查他們的真實情況。再者,真的有很多人有需要,疫情也相當嚴重,當時應該是七月第三波的時間,我們真的彈盡糧絕,當然要再次籌款。
我記得這裡有個特別的小插曲,我記得我想著要籌款,因為我自己所屬堂區都有位主任司鐸,都算是「老闆」。我起初問「老闆」:「我們要不要再籌款?因為我們的資金用光了。」我聽到他說:「好。」因為他是外籍司鐸,我太太當時也在場。他說好,我便再發WhatsApp短訊,再次發出了三、四個。
殊不知,過了一個星期,主任司鐸來問我:「為何你發短訊籌款?我已說了不好。」
我說:「我聽到你說『好』的。」
他說:「不是,我是說『不好』。」
既然都發出了,也沒法收回,那就由它去吧。我回去問我的太太,太太都說:「為何他說不好,你仍要做呢?」好像只有我聽不到,那就發了三、四個WhatsApp出去。今次的回應更大,我也不知道聖堂是否有內應,我們堂區的Faccebook都刊登了,神父說「不好」,原來都已經刊登了。
我初初想沒那麼好反應,因為疫情更為嚴重,而大家都給了第一輪的資金,誰知第二次籌款比第一次還多。我會怎去形容呢?有次我問秘書收取善款的情況,因為大部份人都寄支票來,秘書拍照給我,把尺子放在支票旁邊,那些支票有兩寸厚。所以,我在這裡選了一篇《聖經》,「五餅二魚」,大家都聽過,即是耶穌用五餅二魚餵飽了數千人。很多人都會說五餅二魚是奇蹟,那一定是耶穌所行的奇蹟,但再者也是人的回應,那種善意的回應,當有人回應,那事才能成就,可能這就是天主在每個人的心裡喚起的回應,是聖神的工作,在心裡叫每個人都這樣做,而他們真的照樣做。所以,第二次的時候,我感到很愕然,我起初想著會較少的。
能籌到資金,有錢,再次花錢。今次,那牧師問我們,我們便說「可以」,那情況是怎樣呢?因為我們包裝的地方已不夠用,當時包裝三百多包,那地方放滿了物資,神父都不讓我們再放置物資,所以我便問牧師:「你自己包裝可以嗎?」牧師當然沒問題,我們便支援了他們48份,又再展開新的線道。
我記得,最近我才到牧師那裡,有個聚會,是他邀請我的,也表明是天主教執事到他們的主日聚會,他要我講道,我覺得很特別,因為分享我們整個經歷,其實在聆聽的教友,我見到他們的眼神是認同那件事,他們沒有看我這位天主教徒,沒因為我是天主教神職人員,而眼光奇異,而大家是聆聽著那份天主愛的催逼在每個人身上。
Peter:所以,這些就是真正的美善之處。
左:其實我覺得非常好,在一連串的訊息裡,我見到當有人有需要的時候,我們憑著愛德的行為,我們甚至不分宗教。我也相信在現在的疫情期間,在香港這個迷失、混亂的環境之中,我也相信我們不分政治立場,今日當我們見到人的需要的時候,我們不應該再有這份執著,或個人不同的觀點。我們希望這些工作能夠滲透至人的心裡。正如剛才執事提到,每個人的心裡有一份愛,有一份善,讓我們重新在社會撕裂的環境之下,重拾人最根本的本性,將我們的善拿出來,重新修復這個社會的關係。
郭:說到祈禱是很特別的,我想教徒才會祈禱,對嗎?原來,不是的。在這件事上,打破了我一般的框架。我記得在我們的行動之中,我們每次行動都有教友,所以在開始的時候會先祈禱,在現場會先祈禱。在祈禱中,我都會叫教友說出他們的需要,或為了甚麼而祈禱,我們集合祈禱,大家一起向天主祈求。這個習慣,可能其他街坊都習慣了,當我們開始祈禱的時候,街坊便會聚在一起祈禱,站在我們旁邊,我見他們閉起雙眼,他們都會知道神、天主的力量,在每個人身上彰顯。所以,以一個較闊的眼光去看今次的事,就是天主的救恩原來不單止給領洗的人,而且同時給那些沒有領洗的人,這份救恩不是狹窄的,而是很廣闊的。
Peter:真的不要將很多界線放在中間,如果我們將目光放在慈善的工作上,令更有需要的人得益,當中所帶出的強大的力量,會令所有人共融。今次執事所說的社區支援行動,橫跨了一個艱難的時間,從一個想法,以至從一、兩個訊息打動很多人,你感到有很多人熱切支持這行動,直至後期其他宗教都來參與,沒有了界線,我想這真是一個奇蹟。這奇蹟不是人為的奇蹟,真的是神造的奇蹟,而神的奇蹟是將本來已給我們的東西,帶出來。這才是今次最好的事。
以下的時間請執事再為我們做個結束祈禱。
郭:天主,祢用五餅二魚餵飽了很多人,我們深信,我們能夠承行這事工,完全是因為祢的力量,都求天主繼續賜福給這社會,尤其在疫情當中,使更多人能在平安之中渡過。我們的祈求,是因主耶穌之名,求祢俯聽我們的祈禱。
Peter:好,我們亦在次再次呼籲,如果大家想繼續支持這項服務,你們透過WhatsApp聯絡我們活水,我們會將此訊息傳遞給你。
下次《金錢以外》星期六晚上10:30再見。
任何查詢、參與及支持郭執事的愛德活動,聯絡我們whatsapp:+852.52875161🙏🏻主佑